根據客戶工況選擇適配的壓鑄脫模劑,包括金屬材質、模具溫度、鑄件結構以及后道清洗等流程。比如針對一些模具溫度高,冷卻效果不好(比如噴涂前 380℃)的工況,建議使用耐高溫(耐溫在 350-380℃)的壓鑄脫模劑,保證在高溫下成膜效果持久,減少對于模具的熱沖擊,提高脫模效果。比如有些對于清洗要求極高的場合,建議使用無硅脫模劑。
首先,根據工況試樣,參考供應商的建議稀釋配比,在不粘模的前提下,盡量找到產品的稀釋配比極限,記錄過程中的工件外觀、產品力學性能以及積碳時間等,找到最適合的壓鑄脫模劑濃度,提高生產效率。
其次,定期檢查脫模劑濃度(比如分光光度計或者稀釋配比桶刻度)。
壓鑄脫模劑常見的基本檢測項目諸如密度、pH、固含量、成分和熱穩定性等,其中固含量最重要,建議用折光儀或者烘箱檢測(105℃ 烘干 3 小時)最為準確,注意折光儀在固含量超過 25% 時需要將壓鑄脫模劑稀釋一倍后測試最準確,否則容易出現不準的結果。
對于成分和熱穩定性,可以和供應商確認好參數,在合同中約定,定期抽查即可。
其次注意壓鑄脫模劑的 pH,如果壓鑄脫模劑一直敞口或者經過太陽暴曬,有 pH 變小可能,細菌滋生可能性更大,容易堵塞噴嘴。
如果在正式生產中發現異常情況諸如粘模等問題,優先排查模具溫度和噴涂(噴涂角度、位置、距離)等是否發生了變化。一般除非壓鑄脫模劑成分發生變化,正常情況下同樣工況下,壓鑄脫模劑打出來的工件基本一致。
另外關注壓鑄脫模劑的水質,建議最好是去離子水(不含鈣鎂離子),使用順暢,而且不堵塞管道。
實在不行,使用自來水,因為自來水中含有金屬離子、耐高溫微生物還有細菌,長期使用,管道容易細菌滋生,容易堵塞管道,而且積碳現象也會頻繁產生,所以使用自來水一定要定期清理管道。
至于地下水和井水,更不建議用,因為金屬離子過于豐富,對于生產穩定性有很大影響。
想了解更多有關《壓鑄廠必看:如何精準控制壓鑄脫模劑濃度以實現最佳成本效益?》,或您需要專門定制的壓鑄脫模劑,您可以添加聯系方式(同微信)15021483232 。